地铁、铁路车站作为重要的交通运输场所,安全保障是其重要的工作组成部分。
铁路车站依靠标准化的作业流程来规范旅客的进站候车、到站出站等行为,但也存在少部分的旅客异常行为会对车站的正常运营造成干扰等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引发安全事故。站台端部防护依靠人工盯控的管理方式,无法对非法越界人员实现预警提示,起不到警告的作用,存在人员错误进入站台外侧的安全隐患。
针对以上情景,我们针对所需求的功能设计了一套安装简便、运维简便的人员入侵检测系统,满足站台监控预警的需求,其具备人员行为鉴别能力,可以在探测器覆盖范围内检测人员流窜到禁区的行为同时提前预警发现违法事态。
在车站的关键位置如:隔离区、自动扶梯、执勤区、人员通道、站台等,通过部署异常行为检测摄像机,对人员的入侵、逆行、翻越围栏、等异常行为进行提前布防,实时预警,及时处置。
以下各场景实测视频展示了FLIR智能分析热像系统,有效侦测人员入侵行为, 可准确锁定可疑人员入侵铁路轨道并报警。
安全防区,具备威胁的目标(人或车)进出防区或在防区逗留/徘徊将会触发报警铁路周界入侵案例24小时深度学习智能分析技术,实现1.5公里覆盖。
热成像周界入侵报警能直观快速了解入侵物体的特征或状态对靠近或即将靠近入侵物体提前预警和提醒安保人员,防止快速穿过最后的物理屏障,能直观快速了解入侵物体的特征或状态对靠近或即将靠近入侵物体提前预警和提醒安保人员,防止快速穿过最后的物理屏障,且可以根据地形设立防区。
轨道站台端部防护现状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的网络密度的不断增加,截止2020年底新建铁路也相继开通大量的米字型、十字型、工字型站点的投入使用量增多,车站面积不断扩大,站台数量不断增加,影响车辆、车站安全运营的因素增多,使得车站运维人员、巡检人员、安保人员的巡逻管辖范围增加。
现阶段,轨道交通的站台主要依靠工作人员现场防护和盯控以及防护栏,同时还需要有人员和车辆作业的频繁出入,但是单一的非智能化的报警设备,并不能做到全方位防护,目前各轨道交通的周界防护措施依然处于薄弱地带,面对越来越多的人流以及越来越密集的轨道分布,各个站台只能通过增加巡检人员数量、提高巡检频次来保障运营安全。
弊端如下:
(1)轨道周界距离长,无法实现7*24时不间断的管控;
(2)无法实现实时预警提示;
(3)无法实现视频监控的自动记录 ;
(4)需要的产品要求效果受环境影响小,覆盖周界距离较远,报警准。
图源:网络
方案优势分析
轨道交通入侵报警系统作为技防手段,可实现对站台端部全天候、自动化监控报警,还可实现视频录像举证,具有警示作用,有效约束入侵行为,为高铁运行和旅客出行安全提供了保障。
1.防区入侵检测
在站台需要防御的端头位置,安装具备智能分析功能的单光或多光谱一体化的热源或可见光探测设备,为整个智能分析系统提供了较清晰原始的数据,从而减少了误报事件,提高了准确性。
在前端主机中,就可以根据地形地貌进行监控区域的设定,入侵方向检测的设定,系统智能处理芯片所提供的数模分析机制可对人和车辆智能识别,进行事态分析。实现针对人员、车辆、大型动物等目标物体进行热能量探测、对其活动行为进行检测,如:穿越护栏、翻越护栏、跳入防区、爬行进入禁区、潜行进入防区、未经授权闯入禁区、单方向或多方向闯入行为的鉴别。
热成像智能感知周界防护 ,机载分析 – 提供较准确的目标探测24小时深度学习智能分析技术,实现3公里全覆盖,,全天候监测入侵人员和车辆。
热成像周界入侵报警能直观快速了解入侵物体的特征或状态,对靠近或即将靠近入侵物体提前预警和提醒安保人员,防止快速穿过最后的物理屏障,能直观快速了解入侵物体的特征或状态对靠近或即将靠近入侵物体提前预警和提醒安保人员,防止快速穿过最后的物理屏障,且可以根据地形随意设立防区。
2.可适应多种气象条件、不受气象条件过多的干扰。
系统智能分析鉴别功能可有效排除列车、空中漂浮的杂物、飞鸟、绿植、雨、雪、霜、雷电等无需设防的目标物体的穿越或影像干扰所带来的突防报警干扰。
3. 它具备视觉动态分析处理器。
在较远的距离就可以识别包括可对人为或车辆侵入事态进行鉴别和分类功能。通过DSP算法和多种配置方式降低了误报率。
可锁定防线,不受单人或多人同时入侵场景的限制。
入侵检测系统不会对携带信标的工作人员进行入侵识别
动态鉴别系统界面化,支持用户定制
全套系统支持IP网络远程配置,配置文件可导出,支持批量部署。
双光谱设备智能分析探测器
05、多光谱安全系统应用范围
涉及行业--周界入侵预警、远程监视监控,电力安全,化工安全、核电站安全、机场安全、海域安全、铁路安全、港口管理、码头安全、无人机预警、火车站,商业防护区,风景区,建筑工地,别墅,教育行业,政府机构,关键基础设施等场所,科研等。